當前位置: 主頁 > 名師指點 >

擇校視角;名校緣何偏愛推免生

2016-05-30 10:26 | 太奇MBA網

管理類碩士官方備考群,考生互動,擇校評估,真題討論 點擊加入備考群>>

  名校偏愛名校推免生,這似乎已經成了大家心知肚明不必言明的一條規(guī)則。的確,我們也可以看到,名校的招生名額,有大半背推免生所占據,為何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難道不是名校,不是保研,就沒機會讀名校了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推薦優(yōu)秀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規(guī)定:招收推免生數(shù)量不得超過本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50%。

  但這對于二三本高校的考生而言,還是然并卵罷了。

  一方面,考研大軍浩浩蕩蕩與年俱增,2016年考研報名人數(shù)177萬,比2015年增長約12萬人,打破了自2014年起報名人數(shù)兩連降的走勢,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yè)(主要集中在學碩),在碩士招生總名額中,推薦免試生占比頗高,甚至有的專業(yè)全部招生名額都放給推免生。

  中國人民大學2016年經濟思想史招生目錄上顯示招收6人,但統(tǒng)考生只有2個名額,其中4名為保送生,其報考難度可想而知。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2015年錄取21人,其中11人為推免生。南京大學金融學為2015年錄取30人,其中13人為推免生,2014年錄取28人,其中10人為推免生。

  再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融學只接受推免生。

  名校偏愛推免生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直到今天,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還是重在做學術、搞研究。雖然專業(yè)碩士已逐漸占據半壁江山,但大學以及大學教授的觀念還未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學術能力依舊是他們對學生最單一的評價和期許。大部分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動機并非為了學術,而是為就業(yè)鍍金,以備將來找個更好的工作或是延遲就業(yè),這些統(tǒng)考生就成為導師眼中的“目的不純”者。如此,推免渠道似乎是保證招到更為優(yōu)質和更為合適的學術生源的唯一辦法。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汪方華曾對比推免生和統(tǒng)考生后發(fā)現(xiàn),不管是個人的科研能力,還是眼界視野,推免生都要略勝一籌。“211”和“985”名校走出來的推免生在本科階段經常參加一些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會更有靈性和相應的學術底子。

  輸了第一步,后面就都輸了嗎?

  985/211出身是保送到名校的第一道門檻,甚至在統(tǒng)考調劑中,不少學校做出了雙985/211的規(guī)定:即要求本科來自985/211院校,第一報考志愿是也985/211院校。

  很多人將這點稱之為“院校歧視”。但事實上大學本科四年,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眼界、視野、性格、綜合素養(yǎng)等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四年,你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到什么樣的熏陶。“211”與非“211”高校最核心的區(qū)別就是環(huán)境氛圍與高校的學風。就目前國內的狀況而言,沒有人能夠否認“211”高校的環(huán)境氛圍要比非“211”高校的稍微好一些。

  如何從“優(yōu)中擇優(yōu)”?這是高校在招生中普遍的立足點,而211/985也就成為他們最干脆利落的判定標準。

  在每年的研招中從來不乏這樣的聲音:一些重點高校在招錄研究生過程中211/985推免比重過高,實質上是剝奪了其他院校、社會人士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客觀上造成受教育機會不平等。既然那些推免生如此優(yōu)秀,為何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加統(tǒng)考公平競爭?

  但筆者認為能否回到同一起跑線要打上一個問號:從高考開始,這些考上重點高校的學生就已經付出了更多,往前跑遠了不少,現(xiàn)在在考研這個節(jié)點上,那些落后的學生要想再跑到前面去,只能你加速去追人家,不能讓人家等你。

  相關鏈接:

  MBA2017入學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返回頂部